中医治病临床刍议
中医是祖国数千年之宝贵医学遗产,中医之道,见病求因治本,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,根据中医诊断学说来判断六淫致病,还是七情所伤,还是非内外因所致.
医家善观气色,审气血,盛衰,病情轻重,按脉,听音,分辩表里虚实,问病痛而知所属.
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,运用四诊八纲来辩证论治,可以不被错综复杂,虚虚实实的假象迷惑,找出发病根源,掌握疾病属性,部位,正确的诊断,才有正确的治疗,对症下药,方可得心应手."医道虽小,能掌握人生杀之权。"不可草率采取头痛医头,脚痛治脚的机械方法.
观察人体外表的现象,来判断人体内在的脏腑的情况,临床上通过人体七窍异常反应来分析判断体内脏腑的病变.要掌握辩证要点,例如:"新病属实,旧病属虚.先病为本,后病为表.邪气盛则属实,正气夺则属虚.腹痛拒按者属实喜按者属虚.
敞体怕热欲冷饮则属热,倦体 寒欲热饮者属寒,病在人体肌肤,经络,脉浮者属表,病在脏腑气血,骨髓,脉沉者属里….。阴阳属总纲:数之有十,推之有百,数千推万,万之大不可胜数.对于复杂的疑难病症,必须反复推敲,得出结果,选用最为适宜的方法治疗.
临床治病,立法处方,君臣佐使,胸有成竹,汤药加减多自经验而得,"急则缓之,缓之本之."寒证应用热性药,热证应用寒性药,温者凉之,凉者温之,衰者补之,强者泻之………随证选用.
如患者久病体虚要注意:虚不可表(防汗出亡阳),虚不可攻(防攻邪伤正),虚不可补(防扶正助邪).
用药根据新久病人,年龄,体质强弱,南北方人,体脑力者来下剤量,定攻扶比例,要达到攻邪不伤正,扶正不留邪之目的.
病邪从口,鼻,皮肤侵入人体,应"开门逐盗",不可"关门杀贼",乱用有抗菌素,以免久治不愈而恋邪伤正.
在诊所里不要随便开电扇,空调,因为有感受风寒所致的身热咳嗽之病人,防止雪上添霜.
本人认为在治疗上要强调一个"通"字.以通为贵,"通则不痛,不通则痛".有六淫外邪即祛邪外出,有七情内伤则调和阴阳.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气血通畅,正气增长,邪气消退,疾病自然消除.有些病人在大医院诊治判定为不治之症,而来本诊所求治,有中药验方治愈.
中医学所以有神奇之效果,是因为中医应用久经年 考验的具有哲学性的辨证方法来指导临床实践,加上服用的是自然界日月之精华的中草药,无副作用,只要辨证正确,处方对症,效果是非常满意的.
"治病必求其本"本人认为不正常的生活方式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,如纠正生活上的错误方式,疾病就容易治愈,中医药为人类繁衍与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受到国际上学者的重视,中医学似沧海之水,是取之不尽的宝库,可以使许多疑难病症枯木逢春.
浅说医道,抛砖引玉,请同人指教